4只小鼠“入住”空间站状态良好
导读:今天刷到条“太空新住户”的消息,差点把手里的茶叶蛋掉桌上——不是宇航员,是4只小鼠“搬”进了中国空间站! 事情得从神舟二十一号对接说起。11月1日清晨6点45分,航天员盯着屏幕上
今天刷到条“太空新住户”的消息,差点把手里的茶叶蛋掉桌上——不是宇航员,是4只小鼠“搬”进了中国空间站!
事情得从神舟二十一号对接说起。11月1日清晨6点45分,航天员盯着屏幕上的参数,把装载小鼠的实验单元从飞船稳稳转运到问天实验舱。等舱门扣紧,系统立刻弹出提示:温度25℃、湿度42%、氧气浓度21%——和地面实验室的“标准间”几乎没差,相当于给小鼠搭了个“太空小公寓”。
科研人员第一时间查状态:几只小家伙正围着食盆啃颗粒饲料,喝水器里的水少了小半杯,连平时爱啃笼子的“调皮鬼”都在舱里爬来爬去,活动量和地面组没区别。“就像刚搬进新家的小朋友,好奇归好奇,饭得先吃饱。”
网友们的讨论早热起来了。有人说“这是航天生物实验的小步,对小鼠来说是跨星球的大步”,也有人好奇“微重力下小鼠会不会晕太空?”——其实实验单元有固定装置,小鼠不会“飘”,但行动时爪子抓得更紧,转身速度慢了点,倒像在学“太空慢动作”。还有人问“后续要观察啥?”科研人员说,接下来要盯进食量、活动节律,还有骨骼肌肉的变化——毕竟微重力会导致骨质流失,这对未来人类长期驻留太空是关键问题。
其实这4只小鼠的“太空之旅”,本质是科学家在试“水”:从动物实验到人类驻留,每一步都得让“小先驱”们先探路。就像网友说的,“它们啃的不是饲料,是未来太空生活的‘说明书’”。
现在再看监控画面,一只小鼠正趴在角落打盹,另一只还在咬食盆边缘——它们大概不知道自己成了“太空先锋”,但对我们来说,这“能吃能喝”的状态,就是最踏实的实验结果。毕竟,航天的每一步,都得从“小”处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