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同步发展起来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伴随着全球化帷幕的拉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把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对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而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超越的过程,这个超越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变。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活泼的,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后来完全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的,一种超越的基督教的转换。这也是西方文化在“轴心时代”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转换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映射到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浪漫的、自由的、不断征服的超越精神。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选择的差异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原则,对体育的看法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 ,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而在希腊人眼里,理想的人物不仅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古希腊人认为,匀称、强健的形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对健康人格的基本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古希腊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思想。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体育价值取向上则趋向另一纬度,对人体外形的称颂,肌肉的健美,体格的健壮是其追求的目标。崇尚力量,力求通过体育达到肌肉与力量、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通过剧烈的大负荷肌肉训练,来塑造完美的人体形象。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祛病健体”是中国民族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其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则的限制,而是过多讲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闲、养生,和其他社会文化缺乏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理论体系。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强调超越自然、极限。西方体育动作多讲究自然性,尽量要求动作的舒展、自然,并强调要用大肌肉群参与动作的完成。西方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结构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科学的、规范的体育理论体系。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统一性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像古奥运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中那样明确宣布以公正、和平为宗旨,但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润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处处表现出“礼”与“和”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影响形成了贵和持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西方体育文化讲求“个体”、超越、竞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讲求“整体”、中庸、和谐,而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人,从人的发展、完善的角度来看,二者各有优劣,西方体育文化使人成为对象的强者,同时又是自我面前的弱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自我面前的强者,同时又是对象面前的弱者。把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从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体育文化从此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二者的有机结合亦是中西体育文化的大交融——“和合”,从而促进各自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在地域、历史、民族、传统等存在多方面差异,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西方文化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形态。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方体育文化,其身上都浓缩了它们母体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 。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观念,正确看待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优劣和两种体育文化交流的现象,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贡献力量。
拉丁舞属于体育还是艺术介绍如下:拉丁舞属于体育竞技类舞蹈。拉丁舞(Latin dance)分为国标拉丁舞和拉丁风情舞(即民间拉丁舞)。
国际标准拉丁舞又指体育舞蹈,分为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五支舞;协会分为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和世界国际标准舞总会(WDC)、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CBDF)、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CDSF)等协会。国标拉丁舞是体育竞技舞蹈,爆发力极强的风格,技巧是它的特点,有很大的竞技体育舞蹈发挥空间,已经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拉丁舞2014年11月12日正式申请进入奥运会,现正在审批阶段。
拉丁舞每年最高赛事WDSF协会会在世界各地成员国选择不同地点举行,对于世界上所有参与国际标准舞工作的人士而言,英国的黑池可谓是国际标准舞活动之首。WDC会在固定地点英国举办黑池舞蹈节,深受欧洲人民喜爱。
拉丁风情舞是源自于拉美文化的民间舞经过现代舞者改良而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舞蹈泛称。近几年流行的有莎莎舞,巴恰塔舞,祖科舞,梅林格舞等等。拉丁风情舞虽然有国家级别和世界级别的舞蹈赛事,但并不是竞技舞蹈。
艺术拉丁舞的实践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社交舞(Social Dancing):社交舞是最常见的艺术拉丁舞实践形式。它是在社交场合中进行的,通常由男女伴舞一起展示舞蹈技巧和舞姿优雅。社交舞的重点在于舞伴间的默契和协调,注重与伴舞者的互动和沟通。
2. 竞技舞(Competitive Dancing):竞技舞是专业舞者在比赛中进行的拉丁舞形式。舞者会根据规定的舞步和技巧,通过舞姿、节奏和创新来展示自己的舞技水平。竞技舞强调技术和表演的完美结合,舞者需要具备出色的节奏感、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3. 表演舞(Performance Dancing):表演舞是专业舞者在舞台上呈现的拉丁舞形式。舞者可以通过编排精心设计的舞蹈节目来展示自己的技巧和表演能力。表演舞通常包含华丽的服装、道具和音乐效果,通过舞者的精湛舞技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4. 教学舞(Teaching Dancing):教学舞是指将艺术拉丁舞作为一种教学课程来传授给学生的形式。舞者可以担任教练或舞蹈老师,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来传授拉丁舞的基本技巧和舞蹈风格。教学舞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舞蹈技巧,培养他们的舞蹈潜能。
艺术拉丁舞的实践形式可以包括社交舞、竞技舞、表演舞和教学舞。不同形式的实践注重的方面和目标略有不同,但都以舞者的技巧和表演能力为核心。
艺术拉丁舞的实践形式填写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舞蹈风格:艺术拉丁舞涵盖了多种舞蹈风格,如桑巴、恰恰恰、伦巴、牛仔舞等。在实践形式中,可以填写所表演的具体舞蹈风格。
2. 舞蹈组合:艺术拉丁舞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人进行表演。在实践形式中,可以填写是个人独舞还是多人合舞的形式。
3. 舞蹈音乐:艺术拉丁舞通常会配合具有拉丁风格的音乐进行表演。在实践形式中,可以填写所使用的具体音乐曲目或者音乐类型。
4. 表演场合:艺术拉丁舞可以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如舞蹈比赛、晚会演出、婚礼等。在实践形式中,可以填写所参与的具体表演场合。
5. 舞蹈技巧:艺术拉丁舞需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如旋转、摆臀动作、步伐转换等。在实践形式中,可以填写所展示的具体舞蹈技巧。
6. 表演服装和道具:艺术拉丁舞通常需要穿着特定的服装和搭配合适的道具进行表演。在实践形式中,可以填写所使用的具体服装和道具。
艺术拉丁舞实践形式的内容可以包括舞蹈风格、舞蹈组合、舞蹈音乐、表演场合、舞蹈技巧以及表演服装和道具等方面的信息。
拉丁舞又被称为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他是以运动肩膀、腹部、腰部、臀部为主的一种舞蹈艺术,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调动了身上上百块肌肉。可以说非常的考验舞者的基础,有人曾经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过研究。发现平均每一首拉丁舞女子的最高心率就可达一百九十七次每分钟可以说消耗了大量的热量,减脂效果明显。有关拉丁的评分标准有姿态、节拍、线条、身形、平衡、旋律等等,考察的因素有很多。
拉丁舞是一项具有极强,爆发力和技巧性的竞技舞蹈,而且不同的舞蹈类型有不同的特点,拉丁舞包括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斗牛舞、牛仔舞,像伦巴舞,它的特点就是音乐比较缠绵,舞者的舞态非常柔美,动起来婀娜摇摆,非常的舒展妩媚,恰恰舞则起源于墨西哥,在音乐上非常的有节奏感,相应的在舞姿上也会流利紧凑,整个舞蹈让人感觉非常的欢乐。还有桑巴舞,上伴舞的音乐非常的热烈,在五之上也非常的动感,那摇曳多变的姿态可以说非常的让人喜欢。还有斗斗牛舞,斗牛舞音乐雄壮非常豪放,在步伐上也是铿锵有力,让人感觉非常的雄伟。而牛仔舞和美国的摇摆舞很有相似点,他们都是那种节凑快,非常消耗体力的舞蹈,舞者在表演完之后,会感觉手脚环节很放松,而且由于舞伴不断地换位旋转,使得观众看起来摇曳身姿,步伐活泼轻盈。
关于评判拉丁舞的标准有很多,评分依据非常复杂,姿态,一个舞者必须在姿态上让观众感受到它的高贵,只有舞者勤加练习,才能够做好对身体的平衡和控制。身形,舞者的线条很重要,他们身体所呈现出的曲线和长度可以直接的表现出一种美感,同时需要舞者去保持住身体的平衡,维持身形不变,以及与舞伴两个人身体之间合适的位置。外底盘功夫也非常的重要,这不仅表现在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的碰撞,更重要的是在动作的完成度上要表现的非常的流畅,没有停顿,深厚的底盘功夫可以证明他们的能力。
不同的裁判可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是只要是一个优秀的舞者,基本上都会给观众和裁判带来美好的舞蹈盛宴。
拉丁舞艺考的艺术生没有等级限制,只要通过艺术类专业的考核,就算艺术生。
拉丁舞艺考的艺术生没有等级限制,通过艺术类专业的考核,就算艺术生。有拉丁舞等级证书会更容易通过考核,所以提前考取证书会有很多好处。
拉丁舞等级主要分为:铜牌、银牌、金牌、金星一级、金星二级和金星三级。提高等级的方法就是踏实的一级一级往上考,拉丁舞的等级考试是不可以跳级考的。拉丁舞简介
拉丁舞是体育舞蹈,在艺术生的范围内,高考时肯定算艺术生!依靠拉丁舞进入大学,如果不从事舞蹈实业而有可能选择好的专业同样可以具备很好的就业前景。而一直从事舞蹈专业的话,只要本身实力在,拉丁舞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好前景的事业。
拉丁舞不能作为特长高考加分,但是热爱舞蹈的同学可以通过拉丁舞走高考艺考的方式考入理想的大学。当然了,很多同学有拉丁舞的功底但是也建议寻找一家靠谱的舞蹈集训机构,在专业的老师带领下进行学习,更有助于考入理想的高等学府。
拉丁舞是一门健康又时尚的运动,不仅锻炼身体,也有很多专业的比赛,提高自己的阅历,丰富生活。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包括拉丁舞和现代舞。拉丁舞分为五种:恰恰舞、伦巴舞、桑巴舞、斗牛舞和牛仔舞。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同步发展起来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伴随着全球化帷幕的拉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把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对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而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超越的过程,这个超越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变。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活泼的,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后来完全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的,一种超越的基督教的转换。这也是西方文化在“轴心时代”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转换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映射到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浪漫的、自由的、不断征服的超越精神。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选择的差异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原则,对体育的看法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 ,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而在希腊人眼里,理想的人物不仅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古希腊人认为,匀称、强健的形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对健康人格的基本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古希腊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思想。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体育价值取向上则趋向另一纬度,对人体外形的称颂,肌肉的健美,体格的健壮是其追求的目标。崇尚力量,力求通过体育达到肌肉与力量、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通过剧烈的大负荷肌肉训练,来塑造完美的人体形象。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祛病健体”是中国民族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其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则的限制,而是过多讲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闲、养生,和其他社会文化缺乏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理论体系。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强调超越自然、极限。西方体育动作多讲究自然性,尽量要求动作的舒展、自然,并强调要用大肌肉群参与动作的完成。西方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结构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科学的、规范的体育理论体系。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统一性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像古奥运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中那样明确宣布以公正、和平为宗旨,但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润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处处表现出“礼”与“和”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影响形成了贵和持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西方体育文化讲求“个体”、超越、竞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讲求“整体”、中庸、和谐,而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人,从人的发展、完善的角度来看,二者各有优劣,西方体育文化使人成为对象的强者,同时又是自我面前的弱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自我面前的强者,同时又是对象面前的弱者。把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从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体育文化从此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二者的有机结合亦是中西体育文化的大交融——“和合”,从而促进各自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在地域、历史、民族、传统等存在多方面差异,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西方文化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形态。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方体育文化,其身上都浓缩了它们母体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 。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观念,正确看待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优劣和两种体育文化交流的现象,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贡献力量。
国内的拉丁舞考级有两个认证机构,分别是中国体育协会和中国舞蹈协会。体育协会分为5个级别,铜牌、银牌、金牌、金星一级和金星二级;舞蹈协会有10个级别。拉丁舞考级一共多少级舞蹈协会10个级别划分标准拉丁舞考级一共十级,分别是:1、2级伦巴恰恰基本步,3、4级伦巴恰恰铜牌组合,5级伦巴恰恰银牌组合,6级牛仔银牌组合,七级伦巴恰恰金牌组合,八级金星一级,九级桑巴基本步,十级桑巴和斗牛的组合。中国体育协会考级标准划分考铜牌需要学会两支舞:恰恰和伦巴;考银牌需要学会三支舞:恰恰、伦巴、牛仔;考金牌需要学会四支舞:恰恰、伦巴、牛仔、桑巴;考金星一级、二级需要五支舞:恰恰、伦巴、牛仔、桑巴、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