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练芭蕾舞基本功
63人浏览
2025-09-16 08:53:49
共7个回答
最新问答
更多-
拉丁舞搭档都是情侣吗
2025-09-167个回答
-
草裙舞是哪个地区的舞蹈
2025-09-166个回答
-
拉丁舞考牌是拿证书吗
2025-09-167个回答
-
拉丁舞能考哪些大学
2025-09-167个回答
-
拉丁舞中国舞哪个对骨骼更好
2025-09-167个回答
-
拉丁舞练的是什么
2025-09-167个回答
-
芭蕾舞和民族舞哪个贵
2025-09-167个回答
-
拉丁舞梳头发用的什么发胶
2025-09-167个回答
芭蕾舞基本功一般要学2-4年方能体现出芭蕾舞者的气质。
芭蕾舞的基本功有如下几个方面:一 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 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伴奏带:选用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二 压肩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伴奏带:中速,节奏舒缓2/4三 推脚背组合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1-2拍 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3-4拍 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5-8拍 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双脚背练习亦同。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 ,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四 把杆训练组合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意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学,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在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学生接受的就快。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1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2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3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4 五位脚,单手扶把 小踢腿组合5 五位脚,单手扶把 移重心组合6 (双手/单手)转腰组合这些组合,适宜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五 踢后退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在踢后退的过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姿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六 劈腿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意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七 大踢腿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得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经常自己练习,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八 下腰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力量,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姿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方法.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眼睛看脚后跟.对年龄偏大,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她们做甩腰训练,加大训练强度.结束后注意做回腰练习: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九 劈腿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意脚背不能松弛.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训练:1 左脚在前劈腿,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2 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3 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 的竖叉.重复动作1十 小跳组合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可以由简单的一二五位小跳,发展到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复合型小跳.小跳过程中,双膝直立,双脚背向外推开.着地时,脚尖先落,落地要轻,上半身不能前后摇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绷紧向下,臀部夹紧.十一 舞蹈教学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和脚要往哪里摆,眼睛看哪个方向.示范之后,要帮助学生摆好动作造型.每个课时保证2-3个新动作,复习上一课时的动作.1 局部组合训练比如手关节的训练--转指,培养四肢协调能力的训练等等,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自己编排2 背肌在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趴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直,手脚同时抬起,用腰和腹部作为支撑点,做背肌训练.每组10-20个,一般一至两组即可.
要练好芭蕾舞的基本功,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身体的准备:要做一些热身运动,如扭转身体,拉伸肌肉等,以确保身体准备好进行训练。保持身体的良好姿势也很重要,好的姿势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
2. 强化腿部力量:芭蕾舞的基本功之一是需要有强壮的腿部肌肉。可以通过练习腿部运动来增强腿部力量,如腿部屈伸、腿部内外旋转等。
3. 锻炼脚部灵活性:芭蕾舞需要脚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所以要经常进行脚和脚趾的拉伸运动,如足尖点地、足尖向内外扭转等。
4. 改善身体平衡:良好的平衡是芭蕾舞的基本功之一。可以通过练习单腿平衡动作来改善平衡能力。
5. 练习转体技巧:转体技巧也是芭蕾舞的基本功之一。可以通过练习旋转和转身动作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旋转能力。
6. 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在芭蕾舞中,身体的柔韧性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做一些伸展运动,如深蹲、前屈等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7. 注重技术练习:芭蕾舞的基本功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动作和技术,如抬腿、跳跃等。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这些技术。
8. 寻求专业指导:最好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芭蕾舞老师进行指导,他们可以纠正你的动作错误并给予专业的建议。
练好芭蕾舞的基本功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并且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指导。为了提高自己的技巧,要有耐心和恒心,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
练习芭蕾舞基本功需要坚持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下面是一些详细的指导步骤:
1. 身体热身:开始练习前,需要进行身体热身以避免受伤。可以进行简单的跑步、拉伸、转动手腕和脚踝等动作。
2. 站姿:芭蕾舞的基本姿势是经典而重要的,要保持脊柱挺直,双脚并拢,脚尖向外稍微扭转,膝盖打开,双臂自然下垂。
3. 执姿势:学习正确的手臂姿势对芭蕾舞很重要。一般分为五个姿势,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姿势。要注意手臂的弧度、肩膀的放松以及手指的伸展。
4. 平足:练习平足是基础,要保持双脚完全触地,均匀分布体重。可以站在舞蹈杆或椅子旁练习平足的姿势,提高足底肌肉的力量。
5. 基本步伐:学习基本的步伐是芭蕾舞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步行、跑步、点步、转步、步浅等,要注意节奏感、脚的准确位置以及腰腹的控制。
6. 扩展能力:芭蕾舞需要良好的柔韧性和力量。可以进行拉伸训练,例如分腿、扩展腰背、弯曲手臂等动作。
7. 坐姿和地板上的练习:在地板上练习能够加强核心肌肉和平衡力。例如做坐姿,练习分腿、弯腰、后仰等动作。
8. 意识和表情:学习芭蕾舞需要对舞蹈的意境和感情有敏锐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对舞蹈动作的表达。
9. 寻找专业指导:为了更好地学习芭蕾舞基本功,最好寻找专业的芭蕾舞老师进行指导。老师能够纠正你的动作,提供更好的训练方法,以及帮助你发展自己的技巧和风格。
练习芭蕾舞基本功需要耐心和坚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专业指导,你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表现力。
芭蕾舞的练习方法实用的有如下几种:
“吊床”
“旋转鸟”
仰卧腿屈伸
舞者旋围拓展资料:一、芭蕾舞的练习方法
1、 “吊床”--垫上铺一条大浴巾,仰卧于上。两手抓住浴巾的两个角, 兜住后脑。屈膝,脚平放地面。吸气,收腹向上拾头、颈、直至肩抬离 地面。 保持这个姿势,吸气同时把一条腿慢慢蹬直,脚跟不离地。 呼气, 把腿收回到屈膝姿势。换做另一侧腿。注意呼吸顺序要正确,每次呼 气时腹肌向内用力收紧。
2、 “旋转鸟”-仰卧,屈膝团身。双手置脑后,收腹。呼气,同时头与肩 向上抬,颈保持自然。吸气时双腿伸出,上下分开成剪刀状。左腿与地 面呈 75 度,右腿与地面呈 45 度。 保持这个姿势,呼气时两腿在空中划 半圆形交换上下位置。吸气,收回双腿,再重复,交换左右腿。
3、仰卧腿屈伸--仰卧,届膝团身。两臂伸开于体侧成“十”字。收腹, 肩保持触地。吸气,把膝向胸收拢。呼气,双腿向前上方伸出,同时头 与肩抬起,右手尽力向腿的方向伸。吸气,屈膝,呼气,用力收腹。换做 对侧,每边 10 次。
4、舞者旋围--预备姿势为右手撑地,右腿屈膝着地坐于地面。左腿屈 膝,膝盖向上。左手侧举。动作开始 ,腿伸直,脚一前一后触地支撑 , 腹肌用力臀部离地,左臂高举。收腹,向左转体,左臂着地成仰支撑。 眼向上看。呼气时挺髋,吸气时放下身体。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后做 另一侧。
二、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
下蹲抬腿。锻炼部位:腿部肌腱,四头肌,臀部肌肉得到锻炼。
摆腿。阿拉贝斯克舞姿 (芭蕾舞的基本舞姿之一 ,单腿直立,一臂前伸,另一 腿向后抬起,另一臂舒展扬起,使指尖到足尖形成尽可能长的直线)锻 炼部位:腿部肌腱,四头肌,内收肌。
腿后撤。锻炼部位:腿部肌腱,四头肌,内收肌。
下蹲。锻炼部位:臀部肌肉。 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
三、芭蕾舞的七个手位
一位手 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处稍圆一些。 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 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并留有一拳的距离。
二位手。手保持椭圆型,抬到横隔膜的高度。 (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 位置)但在动作过程中 ,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这两个支撑点的稳 定。
三位手。在二位的基础继续上抬,放在额头的前上方,不要过分的向后摆,三位 手就象是把头放在椭圆形的框子里。
四位手。左手不动,右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左手不动,右手保持弯度成椭圆形。从手指尖开始慢慢向旁打开。在 过程中胳膊肘和手指两个支撑点要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手要放在身 体的前面一点,不要过分向后打开,起到一个延续双肩线条的作用。
六位手。右手不动,左手从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右手不动,左手打开到旁边,双手相同地放在身体的两边。
四、跳芭蕾舞的好处有哪些
1、增强音乐节奏感 舞蹈课程是按照不同程度及年龄分班,其舞步组配以该课程的音乐编 制动作,故节奏简单及明确,易于掌握,可提高音乐节奏感。
2、帮助骨骼成长 正确学习方法,多注重身体的平衡点及动作的伸展 ,若能正确地运用 肌肉及关节,有助骨骼成长,从而改学习与人沟通芭蕾舞多有 PartnerDance,学员多有机会尝试合作,编排及舞出组合,增加沟通能 力,加强学习气份,可使性格开朗。
3、提高创作感力 学校将提供舞蹈表演及于课堂上抽取时间让学员随着音乐创作,有机 会运用所学所见编舞,提高创作能力。
4、训练耐性,意志及自信 芭蕾舞的学习结果不如绘画及唱歌般快捷 ,要跳得好,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学员需要一段时间揣摩动作技巧及感受音乐动作的关系 ,从而 表达动作及带出自己所思所想,可训练耐性和意志。
参考资料:
芭蕾舞基本功练习入门技巧
芭蕾舞基本功及其训练方法1 基本功: 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 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 3-4拍: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双脚背练习亦同。 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 训练方法: 芭蕾舞中“长”特点的训练方法 芭蕾舞中“长”特点是指舞蹈演员在做动作时一定要把动作做“活”,而这里的“活”就是要求动作要有延伸感,动作延伸了也就自然而然的“长”了。 芭蕾舞中“直”特点的训练方法 芭蕾舞中“直”特点首先要求舞者不管是站、坐、走、立还是做其他动作时,从头、颈、躯干、腿部都要直立向上,因为芭蕾舞给人感觉是最高贵、最典雅的舞种。 芭蕾舞中“绷”特点的训练方法 芭蕾舞中的“绷”不单纯是绷脚,而是在做plie、tendu、fondu、jete等一系列动作时腿也是绷紧的,尤其是大腿内侧的肌肉更要绷紧。但是绷紧不是僵硬,绷紧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腿部的力度,更加灵活的完成舞蹈的技巧与动作。 古典芭蕾中“开”特点的训练方法 针对芭蕾舞“开”的特点训练时,初学者应注意从大腿到脚部的外开训练,要求我们的膝盖总是要打开的,站立时也是要抬头挺胸双肩打开。 芭蕾舞基本功及其训练方法2 1、芭蕾舞基本功和艺术表现力的关系 芭蕾舞是表情艺术,依靠肢体动作传达艺术表现,艺术表现力是芭蕾舞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芭蕾舞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基本功是芭蕾舞学习的基石,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学习更高超的表演技巧。芭蕾教学要求不仅严格,而且细致,从演员的站姿,手位,脚位开始,一步一步地由简单动作过渡到连续动作,再加上有难度的技巧性动作,就基本形成一小段舞蹈。舞蹈的动作是作为艺术传达的一种工具,是比较外在的,是初学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巧。随着学习时间和深度的增加,舞蹈学习的方向应该转向增加艺术表现力,从表面的动作转为内心情感的抒发。一段真正的舞蹈应该将基本的动作,内心的情感和舞蹈音乐高度融合,每一个动作都应该在一呼一吸之间收放自如。舞蹈依靠肢体动作传达艺术,每种舞蹈都反映着舞蹈背后的一种文化,芭蕾舞的起源于俄罗斯,成熟于法国,最开始只是宫廷贵族之间的一种舞蹈。芭蕾舞舞者个个昂首挺胸,神态高贵,仪表端庄,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贵族的气息。精湛的芭蕾舞表演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没有艺术表达的舞蹈就是机械的动作,没有基础技术的支撑再好的'艺术都难以表达。 2、认清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力培养 任何艺术的学习都分为基础和提高,芭蕾舞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初级阶段,芭蕾舞者主要就是学习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学习更高的舞蹈技巧,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就强行学习更有难度的舞蹈技巧,学习者难以接受甚至无法接受更高强度的学习。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放在次要地位,穿插在学习者基本功练习的过程中,用来培养艺术感觉,调节基本功训练的枯燥乏味,缓解学习者紧张的心情和压力。在芭蕾舞学习的提高阶段,对基本功的要求不能松懈,在此基础上提高动作的难度,学习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学习。学习者在舞蹈学习的更高阶段,不仅是要将舞蹈动作展示出来,更要学习怎样将舞蹈动作展现的更有韵味,怎样将舞蹈动作同音乐,同呼吸,同个人的情感经历有机结合。芭蕾舞者在舞台上展示给观众的是最完美的表现,让观众在欣赏到优美动作的心灵也受到震撼。芭蕾舞蹈演员就是要将动作,气韵,音乐完美结合。这些都是学习者在芭蕾舞学习的较高阶段需要接受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芭蕾舞的学习不能将基本功训和艺术表现力培养分开进行,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学生的情况,基本功和艺术表现力培养侧重点不同,绝不是单一培养基本功或者艺术表现。 3、正确把握芭蕾舞的艺术表现 舞蹈是形体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如何表达这种艺术,我认为关键问题是解决两个部位—头与手。在低年级教育阶段,就要求带头手做动作,学生手位、脚位必须放在老师要求的位里上,让学生的肌肉对基本手位、脚位有一定的反映能力。到了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具备了对头和手的控制,就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老师在表现力上要给以充分的指导,使学生的头和手能够在准确的位置上自由流动,加上学生音乐素养和表演意识的逐步提高,使得学生头和手的运动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气质,在表现情绪和精、气、神中,看不到手、脚经过准确位的死板,和按轨迹动作的拘谨,只感到了芭蓄舞的舒展和优美。在这里,老师的指导极为重要,要把学生从初级阶段相对刻板的动作中解放出来,升华到自如的准确位置,按轨道运动,与音乐、呼吸相结合,达到完美的理想境地。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加强头的表现力离不开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既能体现角色的喜怒哀乐,又能与观众进行交流。演员一出场,几个动作的完成,观众就能分辨得一清二楚,其功底和修养在手、眼、身、法、步上留下明显的印记。加强头的表现力,可以准确地刻画所要表现的舞蹈形象。这里的手是指胳膊的统称,它既要模仿各种生命的形象,又要体现哑剧的特殊表达方式,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交流和感情地体现。进人舞蹈的艺术升华阶段,老师在艺术指导上要启发学生的表演惫识,通过眼睛、手势、脚位等肢体语言,体现一种气质和精神面貌。要学生克服初学阶段的怪硬、死板和刻意模仿的痕迹,教给学生胳膊的呼吸方法,把身体解放出来,在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体现舞蹈的艺术价值,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重头和手的要求,不注重表现力的要求,学生的头、手和脚的位就会很乱,就不会协调,动作就没有精、气、神,作为教师来说,就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既要具备学生基本技能教学的需要,更要具备提高学生舞蹈艺术修养,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的能力和素质。 芭蕾舞是高雅的艺术,芭蕾舞者在舞台短暂的表演给欣赏者带来的是完美的视觉享受。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芭蕾舞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付出非常多的时间和汗水,同时需要坚强,勇气和毅力。学习芭蕾的过程中,必须打好坚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更深入地学习芭蕾舞,有了技术的支撑,更加需要增强芭蕾舞的艺术表现力,只有将技巧融入到芭蕾舞当中,才能展现出芭蕾舞最完美的一面,才能给观众带来震撼人心的表演。
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方法 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掌握好自己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素质训练 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初学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情况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 素质训练可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 舞蹈是用人的肢体语言表达的,要使学生尽快达到肢体所需要的素质条件,应从“软”开始。 软度训练中可分为肩、胸、腰、腿、胯几个部分分别加强训练。 l、压肩胛带是训练肩和胸的软开度。在训练过程中可用趴把杆前压肩胛带,也可以两人一组互相后拉肩胛带。 2、腰是身体运动的轴心。腰的软度训练是为了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中,我们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杆吊腰和下腰、甩腰来练习。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训练中,把杆上压腿使腿内侧的肌肉韧带得以舒展达到软的效果。而大踢腿则使腿部不仅有软度,还更加强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软度即是髋部的开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扩大动作的空间范围,增大动作的幅度,使身体的下肢更具有表现力。训练中,可用坐地分腿练习和躺地分腿练习。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强胯的软度的好方法。 二、技巧训练 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包括“转、翻、跳”等特技。无论从数量、质量、速度及姿态等方面都要“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训练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l、转即旋转,以身体垂直于地面的轴心,给予恰当的动力,沿着一定的方向三百八十度的旋转运动。旋转一般有原地自转,移动转和空中转。 2、翻即翻身。以身体的中心线为轴心,翻转三百六十度。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腰翻身、点翻跟串翻项目进行训练。 3、跳就是跳跃,即在空中形成一中优美的造型姿态。跳跃一般有三个步骤: (1)起跳。“起法儿”身体快速离开地面,向腾空做好准备。 (2)腾空舞姿。当人体重心想上最高点时做出的造型姿态。 (3)落地。人体重心向地上掉下时应前脚掌先着地,过度到后脚跟着地,膝关节屈曲,起到缓冲的作用,达到轻巧稳健。 三、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即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训练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一般分为“扶把动作”和“离把动作”训练。 扶把动作是借助把杆进行对身体的'柔韧、力量、重心、美感的训练。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训练为主。 腰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下,必须柔韧地灵活地运用。在把杆上,我们可以用胸腰、前旁后下腰、单腿前后下腰、跪下腰等训练项目。 腿的训练包括胯的开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脚踝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脚背的绷提。在训练中,可以围绕芭蕾基本元素“开、绷、直”来完成。 开:指髋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腿部运动过程中,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腕关节、脚趾尖全部向外转开,这样可以舒展人体的线条,使整条腿看上去更修长更具有表现力。训练中,可以用蹲等练习。 绷:指脚背有力地绷提。使脚的线条显得更加修长漂亮。训练中可以用檫地、小踢腿、划圈、控制等项目练习。 直:指在动作中,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都必须直立稳定。训练过程中,在没有特定动作需要下必须要求直,使腿更修长优美,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 扶把动作训练的应用可先用慢速或中速的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的音乐。但必须节奏鲜明,使学生易懂,从而增强动作的记忆力。 离把动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在完全脱离把杆的情况下身体做到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通常都以小组合练习。如离把的檫地、控制、小跳、大踢腿等。组合的音乐伴奏一般用四分二拍或四分四拍,采用一些欢快跳跃节奏鲜明的音乐可以增加学生对动作的兴趣,促进组合的完成。 四、舞姿训练 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基本舞姿包括手脚的基本形态姿态,基本位置,部法的训练,配合腰腿功、技巧形成一组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应该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 ;
一 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 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伴奏带:选用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二 压肩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伴奏带:中速,节奏舒缓2/4三 推脚背组合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1-2拍 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3-4拍 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5-8拍 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双脚背练习亦同。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 ,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四 把杆训练组合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意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学,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在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学生接受的就快。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1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2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3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4 五位脚,单手扶把 小踢腿组合5 五位脚,单手扶把 移重心组合6 (双手/单手)转腰组合这些组合,适宜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五 踢后退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在踢后退的过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姿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六 劈腿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意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七 大踢腿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得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经常自己练习,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八 下腰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力量,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姿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方法.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眼睛看脚后跟.对年龄偏大,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她们做甩腰训练,加大训练强度.结束后注意做回腰练习: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九 劈腿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意脚背不能松弛.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训练:1 左脚在前劈腿,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2 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3 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 的竖叉.重复动作1十 小跳组合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可以由简单的一二五位小跳,发展到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复合型小跳.小跳过程中,双膝直立,双脚背向外推开.着地时,脚尖先落,落地要轻,上半身不能前后摇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绷紧向下,臀部夹紧.十一 舞蹈教学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和脚要往哪里摆,眼睛看哪个方向.示范之后,要帮助学生摆好动作造型.每个课时保证2-3个新动作,复习上一课时的动作.1 局部组合训练比如手关节的训练--转指,培养四肢协调能力的训练等等,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自己编排2 背肌在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趴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直,手脚同时抬起,用腰和腹部作为支撑点,做背肌训练.每组10-20个,一般一至两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