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万名韩菲混血儿寻找失联父亲
导读:咱跑了十几年民生新闻,见过不少戳心窝子的事,但具本昌跟我讲的那个菲律宾妈妈,我记到现在——2019年的马尼拉街头,她抱着1岁半的女儿蹲在便利店门口哭,孩子的小脸上还带着没擦干净
咱跑了十几年民生新闻,见过不少戳心窝子的事,但具本昌跟我讲的那个菲律宾妈妈,我记到现在——2019年的马尼拉街头,她抱着1岁半的女儿蹲在便利店门口哭,孩子的小脸上还带着没擦干净的奶渍,可身体已经凉了。“孩子得肺炎,没钱买抗生素。”具本昌问起孩子爸爸,她掏出张皱巴巴的字条,上面写着“韩国、18岁、你信吗?”——那是孩子爸爸走前留的,字里行间全是轻佻,像在逗一个玩具。
这不是个例。在菲律宾,有一群“没爸爸的孩子”:他们是韩国男性与当地女性的非婚生子,爸爸们要么在孩子出生后留张字条消失,要么直接拉黑联系方式,连句“再见”都没有。据公益组织“解决抚养费的人们”统计,这样的韩菲混血儿,足足有5万名。
“不是没找过。”具本昌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之前在韩国帮单亲妈妈要抚养费,直到碰到那个失去孩子的妈妈,才把目光转向“跨国负心汉”。这些菲律宾妈妈大多是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姑娘,有的是在语言学校打工时认识韩国人,有的是被甜言蜜语了——可等怀孕了,对方要么说“我回去拿签证”,要么直接买张机票回韩国,连孩子的名字都没问过。
怎么把这些“消失的爸爸”找出来?具本昌选了个“激进”的办法:公开他们的照片。从上个月开始,他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寻人启事”:“寻找2010年生女儿的爸爸”“寻找2014年生儿子的爸爸”,配的是这些韩国男性的生活照。没想到才半个月,就有3个男人主动联系当年的女友——有的说“怕照片被同事看到”,有的说“想给孩子打抚养费”。
可质疑声也跟着来:“公开照片是不是侵犯隐私?”具本昌早把“功课”做足了——他们公布信息前,会先调查男方的经济状况,确认不是真没钱;会听双方陈述,甚至提前发“最后通牒”:“再不给抚养费,就把你照片挂到网站上”。之前他还因为这事吃了官司:2024年被判缓刑,罚了100万韩元,但他没停——“比起孩子因为没钱治病去世,我宁愿当‘被告’。”
其实这5万名孩子的困境,早就是菲律宾的“沉疴”。21世纪初,韩国职场把“海外语言培训”当“敲门砖”,菲律宾英语课便宜,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可有些韩国人打着“学英语”的幌子,当地姑娘,怀孕后拍屁股走人。这些“韩菲宝宝”大多生活在贫民窟:有的没户口没法上学,有的跟着妈妈捡垃圾,有的连“爸爸”是什么都不知道——具本昌见过一个10岁的男孩,指着手机里的韩国明星说:“我爸爸是不是也长这样?”可他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可能早把他忘了。
“解决抚养费的人们”的网站上,现在挂着200多个“失联爸爸”的照片,每一张下面都写着“请给孩子一个活下去的机会”。有人说他们“太极端”,可具本昌觉得:“当孩子连饭都吃不上时,所谓的‘隐私’,算什么?”
5万名孩子的寻父路,从来不是“要个名分”——是要一口热饭,一瓶能治病的药,一个能坐在教室里读书的机会。而那些躲在韩国的“爸爸们”,或许该想想:当年留下的“玩笑字条”,变成了孩子一辈子的伤口,该怎么补?
说到底,这不是“跨国恋”的悲剧,是“为人父母”的失职。当一个孩子的生存权都没保障时,所有的“借口”,都显得那么苍白。